《中國有色金屬報》7月21日訊:2022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西北有色地礦集團物化探總隊公司(以下簡稱物化探總隊公司)把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堅持自主創新和體制機制改革“雙翼齊飛”,科研項目數量、質量和重點項目研發取得豐碩成果,較好地發揮了國有企業科技創新“主力軍”“排頭兵”作用,為西北有色地礦集團推進“聚焦主業、雙輪驅動、多業并舉、跨越發展”總體戰略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近3年,是公司發展活力更強、效益更優的3年,我們公司以科技創新為突破口,扎實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走深走實,科技型企業已初步定型?!痹摴军h委書記、執行董事兼總經理郭文波表示。在陜西省國資委、陜西有色金屬集團和西北有色地礦集團的大力推動下,經過一系列探索實踐,該公司在地球物理勘探領域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創新成果,具備良好的成果轉化基礎。未來,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陜西發展需要,該公司將繼續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及推廣應用,積極主動承擔“一帶一路”地質勘查、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攻關和行業技術標準制訂工作,打造新的效益增長極。
深耕優勢領域練就“獨門絕技”
作為科技型地勘單位和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科技推廣的重要試點單位,物化探總隊公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榆林考察期間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加強科技創新作為最緊迫任務,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主動服務國家創新驅動戰略,通過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促進產業鏈實現縱向延伸、橫向拓寬。
3年來,該公司研發的金屬礦綜合電法立體探測、北方沉積型鋁土礦快速評價與定位、地-空瞬變電磁法、地-坑廣域電磁法、短偏移距瞬變電磁法、陣列激電法等技術,均在礦產勘查領域重點項目實際應用,并形成獨特優勢,獲得國際創新專利、國家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計算機軟件著作權共計12項,完成陜西省科技成果登記2項,編制中國地球物理團體標準、陜西省地方標準、企業工法共計5項;由西北有色地礦集團和物化探總隊公司參與的“深部資源電磁探測理論技術突破與應用”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此外,該公司先后獲得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地球物理工程獎金獎和科學技術二等獎,獲省部級、地市級獎項和榮譽10項;連續3年入圍陜西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陜西省科技創新券用券單位。2021年,該公司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其中,該公司的“獨門絕技”——“復雜條件下深部礦產高分辨電磁探測關鍵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項目,被列為省屬企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清單。該項目通過對短偏移距瞬變電磁探測方法(SOTEM)、廣域電磁法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針對復雜條件下深部礦產高分辨電磁探測關鍵技術重點問題進行科研攻關,實現地下深部礦體的高精度探測,尋求接替資源,擴大資源儲備,為陜西省提供1~2處找礦遠景區,預期可在2年內實現1000萬元直接技術服務產值;研究成果將填寫復雜地質條件、地形條件、強干擾條件下地面、坑道全空間電磁探測數據采集、數據處理和數據解釋的國內外技術空白,提升該公司在深部探測領域的整體技術實力。
做精創新平臺實施“兩鏈融合”
該公司匯聚內部創新力量,兼容外部創新資源,借助高校、科研院所及社會資源,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建立了滿足產業發展需求、具有國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技術創新平臺,攻克并轉化一批地球物理勘探領域前沿和共性關鍵技術。
3年來,在西北有色地礦集團地球物理院士專家工作站和物化探總隊公司地球物理科技推廣平臺的聯合推動下,陳颙、滕吉文、何繼善、毛景文、底青云等“兩院”院士和薛國強研究員、李貅教授等先后被聘為進站專家,增強了產業發展后勁。該公司重點加強對“郭文波創新工作室”和“地球物理推廣工作室”建設,初步邁入了自主創新、技術培育、產業孵化、收益增長、品牌增值的良性發展軌道。
2021年7月,該公司攜“復雜條件下深部礦產高分辨電磁探測關鍵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項目,精彩亮相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不僅讓這個科技型企業在同行面前嶄露頭角,也展示了西北有色地礦集團以科技創新驅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入駐該平臺后,該公司實現了科研與實際生產的密切對接,持續深化與科研院所、創新團隊在SOTEM儀器設備研制、地-空瞬變電磁、地-坑廣域電磁等項目上的交流合作,研究成果成功運用于柴達木盆地錫鐵山鉛鋅礦、廣西百色河百高速隧道項目、山西保德煤礦采空區項目、陜西鳳縣二里河鉛鋅礦、山陽縣夏家店金礦等,取得了顯著找礦成果。地-坑廣域電磁法等創新技術在塔吉克斯坦塔中礦業示范驗證,解決高精度大深部探測難題成效明顯,相關研究成果處于國際先進水平。
打造創業高地全力“筑巢引鳳”
一直以來,該公司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戰略資源”理念,大力引進地質、物化探、測量等專業技術人才,努力將人才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同時,以郭文波創新工作室、地球物理科技推廣工作室等科技孵化平臺為基礎,集聚和培養了一大批高水平科技人才。近3年,該公司聯合中南大學培養在職博士生1人,參加西北有色地礦集團博士后項目1人,培養高級工程師5人。
據了解,郭文波創新工作室成立于2019年,下設電磁法、重磁法、航空物探、井中物探等4個專項小組,針對我國西北地區地形地貌復雜、生態環境脆弱等情況,主要開展綠色、高效、精準、大深度探測技術創新研發工作。該工作室有核心成員15人,平均年齡39歲,其中,青年技術人才9人,青年技術人才中高級以上職稱5人、博士2人、碩士4人。
該工作室核心成員、工學博士、陜西省第十四次黨代會代表陳靖動情地說:“我見證了公司在改革創新中的發展變化,我個人也通過十幾年的工作歷練,在平凡的技術崗位上加速成長,身處公司創新發展的舞臺中央,實現了作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干事創業的夢想!”自工作室成立以來,青年科技人才當先鋒、挑大梁,攻克了一項項技術難關,變“卡脖子”為“殺手锏”,由“跟跑者”變“領跑者”,以實干實績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圓滿收官書寫了一份亮麗答卷。
日前,該公司中國西北特殊景觀區深部資源探測創新團隊成功入選陜西省2021年“三秦學者”創新團隊。對此,郭文波介紹說:“我們公司高度重視人才工作,瞄準國家和陜西省重大戰略需求布局,大力培養領軍人物和優勢科研平臺,在科研經費、實驗室建設、職位進階、職稱認定、培訓交流、薪資福利、生活服務等方面為科研人才提供了全方位的便利條件和鼓勵措施?!痹摴具€積極為科研人才搭建施展抱負的平臺,探索制訂量化評價標準,聚焦實績、優勝劣汰,使公司成為人才匯聚的“洼地”、創新創業的“高地”。
3年來,該公司認真落實“可衡量、可考核、可檢驗、要辦事”的改革要求,聚焦科技創新,為未來贏得發展先機。接下來,該公司將主動搶占地球物理勘探領域創新前沿,勇攀科技研發高峰,以科技創新引領企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